起点作文网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作文素材优秀作文大全
手机版 首页 >  高中作文 >  高考作文 >  2016高考作文题目练习题:最美心灵,涓涓细流汇合成大爱

2016高考作文题目练习题:最美心灵,涓涓细流汇合成大爱_字

时间:2022-05-21 | 作者:本站整合
听作文 - 六年级想象作文:与雾霾臭气怪大作战
00:00 / 00:00

-

+

语速: 慢速 默认 快速
- 6 +
自动播放×

御姐音

大叔音

萝莉音

型男音

温馨提示:
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?
立即播放当前内容?
确定
确定
取消

《2016高考作文题目练习题:最美心灵,涓涓细流汇合成大爱_字》

  一、作文素材

  也许你还记得,去年一篇题为《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,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》的新闻,曾经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。

  内容大致是说,杭州图书馆十年来始终坚持,向流浪者和拾荒者开放,允许其入馆读书,不过对他们的唯一要求是“要洗手”。

  网友为此纷纷点赞,称杭图为“史上最温暖图书馆”。

  其中,一位拾荒老人进入了大众的视野。他老人惜书的举动,认真读报的样子,让许多网友动容,许多人都为他追求知识的精神点赞。

  老人真名叫韦思浩,是上世纪60年代老杭大(现浙江大学)中文系的毕业生,他在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。

  可是,这位认真读报、渴求知识的老人,我们再也见不到了——老人在过马路的时候,被一辆出租车撞倒,最终抢救无效去世。

  老人的遗物当中,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,但每一样都是无价之宝:泛黄的捐资助学凭证,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,读之潸然泪下的受助孩子的来信。

  浮躁的今天,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横行其道。

  而真正的悲悯,仍如流水般涓涓流淌于至善者心中。

 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

  上世纪五十年代,他于求是园中,静默修行。

  今日的我们,愿在他的感化下,一扫精神上的荒芜,聚集我们微小的力量,温暖这个世界。

  二、构思点拨

  作为一名教师,要“为师”“为范”,不仅要学识广博深厚,更要“身正德高”。着名教育家张伯苓一生为南开诸校募集资金数以千万计,当家人整理遗物时,发现他身上只有准备乘电车的几元零钱和两张戏院的门票。

  韦老师也是如此,生前住在一个毛坯房里,生活极其朴素简单。他把每月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和拾荒卖的钱,绝大部分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,却从不留真名。留下的遗物只是大量的捐款凭据和“结对子”证书。连女儿都不知道,生前如此节俭的父亲20多年来一直在资助众多寒门学子。正是一颗爱心和悲悯之心,让老人处处把孩子的前途和利益放在第一位。

  拾荒者、捐资助学、去图书馆洗手读书……关于韦思浩老人,他“苦行僧”式清贫克己的品格,如时代所稀缺的“圣人”一般无私奉献的精神,深深感动着许多人。

  老人坚持阅读、求知若渴的样子,曾打动万千网友。竭尽所能、帮助他人,老人身后才被发现的故事,更给大家带来感动的余波。“有的人走了,但他还活着。”这是最好的评价。

  涓滴见沧海。一个平凡的老人、一个普通的教师,本着对教育的尊重和崇敬,用毕生所有努力,要把知识一代代往下传。他宁可自己粗茶淡饭,酷暑寒冬拾荒,也要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,让他们能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。教育如果没有情感,没有爱,如同江河没有水一样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,老人诠释了爱的教育。更值得珍视的是,他有兼济天下的情怀,他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教育工作者高贵灵魂的分量。

  罗兰说:“能保留着高贵与正直,即使在财富地位上没有大收获,内心也是快乐和满足的。”高贵的心灵,是灵魂溢出的芬芳,是激荡人们心灵的真善美。老人的善良、执着和纯净,也激发了每一颗行善的心,感动了很多人,带给社会崇善向上的希望和力量。在杭州,像韦老师这样的凡人善举、“最美现象”已成社会常态,成为值得骄傲的城市品牌。层出不穷的最美人物和最美事迹,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在相互感动中,传递着真情与善意。这些点滴汇聚的爱与善意,是让道德之树常青茁壮的根基,也是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。

Tags标签

版权声明:

1、作文《2016高考作文题目练习题:最美心灵,涓涓细流汇合成大爱》为网友原创或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2、作文《2016高考作文题目练习题:最美心灵,涓涓细流汇合成大爱》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作者文责自负。

3、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。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网不承担责任。

4、本页网址:http://www.qdtiku.com/gaokaozuowen/15826.html

X